English

补偿心理要不得

2000-01-12 来源:生活时报 李秀珍 王浚国 我有话说

他是六八届初中毕业生。在如火如荼的上山下乡运动中,他到山区插队落户,一干就是八年。1976年底返城,找到个工作,不久又结婚了。但是十年动乱在他身上却打下了深深的烙印,他经常为自己被耽误了的青春年华而恼恨,有时他很激愤,有时又十分消沉。总之,他是一个不甘心就此平庸生活下去的十年动乱的受害者。

在现实中,他觉得自己少年时的一切理想都破灭了,只能把希望寄托在孩子身上,破灭的理想只能在孩子身上得到补偿。因此,他“望子成龙”,他幻想孩子有了真才实学,为社会做出了突出的贡献,用以宽慰内心的苦恼,抚平心灵的伤疤。他按照自己对孩子的这种“期望值”来精心地塑造孩子。他要求孩子“学习、学习、再学习”。于是让孩子学外语、学钢琴、学画画、学电脑,他自己可以省吃俭用,但对孩子的“智力投资”却从不吝惜。为了陪孩子学习,不吃饭不觉饿,不睡觉不觉困。但孩子就是不争气,整天像吃苦药一样,哪样也没学好。好像孩子是在为他学习,只要他一不在就玩开了。他给孩子施加点压力,孩子就跟他顶嘴。各种方法都用尽了,可成效不大。他陷入了新的苦恼之中,为什么苦心育儿不见效呢?

听了几次家长学校的讲课,他终于得到了启示。他认识到拔苗助长是不行的,必须根据孩子的年龄特征,因势利导地教育孩子。他开始改变了看管盯压卡的教育方法,耐心地听取了孩子的意见,和孩子商量,并根据孩子的兴趣爱好来安排他的学习。孩子有进步时,就及时地给以肯定和表扬。孩子不再愁眉苦脸了,家庭中有了欢歌笑语。老师来家访时,列举了孩子一连串的进步,他抑制不住内心的欢愉。在家长写给学校的一篇听后感中,他深情地写道:“我过去失败了,因为我只是从补偿心理出发,主观地给孩子定下了不切实际的过高的‘期望值’……只有恨铁不成钢的感情是不行的,还必须要有正确的教育思想,并学会科学教育的方法。”

“他”教子的教训与经验,不是已经给了我们很多很好的启示吗?

手机光明网

光明网版权所有

光明日报社概况 | 关于光明网 | 报网动态 | 联系我们 | 法律声明 | 光明网邮箱 | 网站地图

光明网版权所有